迎面一面长40多米、宽4米的精美中国结“墙”,红红火火拉开了2011年中国美术馆开年大展的帷幕。
这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墙”,是郯城县红花乡农民制作的。1月9日开幕的中国美术馆开年大展,名为《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山东农民手艺文献及实物展示、手艺现场演示、传统元素创意再造等,让参观者惊叹不已。
主持这一调研项目的省文联主席、yl8cc永利官网院长潘鲁生教授说,这次展览通过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产业、手艺与创意的丰富对接,全面显示了我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取得的丰硕成果、深远意义与美好前景。
不只是简单的装饰品
来自鄄城县的手工艺人正在展厅里用织布机纺织土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0级博士生曹贵饶有趣味地观看着,他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原汁原味的织布形式。”
前来参观展览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则说:“这是一个不仅需要用眼看,还需要用脑子思考的展览。”
需要用脑子思考,是因为手艺不仅仅是一种工艺,还是一种文化创意。从事手艺创作,农民们体会到创造的激情和智力的愉悦。
再把农民手工艺品看成是简单的装饰品就有些“OUT”了,主要由潍坊、临沂、菏泽三市农民加工制作的这些工艺品,时尚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大开眼界。就拿鄄城土布产品来说,有服装服饰、家居用品、汽车用品、旅游用品、挎包手袋、艺术壁挂等各种时尚生活用品,包含9类1000多个花色品种;郯城红花乡的中国结,由用作传统服饰和器物配饰的盘扣、绦子,转变成为现代家居装饰挂件、配饰、摆件和首饰4类1000多个品种。
造型精美的草柳编织、桐杨木作,设计新颖的风筝、土布产品,洋溢着时尚气息的农民工笔画、年画等,尤其手工艺人的现场制作,都吸引了大批参观者驻足观赏。
“土”品牌彰显齐鲁智慧
一捆白细的柳条,在临沭县白旄镇圈子河村的农民王夫敬手中,很快变成了一只精美的果篮。
40岁的王夫敬从16岁时开始学柳编,在没有农活时,他就到临沭县金柳公司样品间从事柳编的产品设计,“我们的产品很有名气,大部分都出口国外了。”
传统的民间柳编,原本就是农民就地取材、自编自用的菜篓、粪筐等农用筐篮。自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国内外艺术设计人员和手艺农民的共同开发,柳编已形成筐、篓、篮、餐具、家具、家居装饰、旅游休闲用品、城市绿化用品等8个品类、51个品种、10000多个花色,并逐渐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
不只是柳编,剪纸、杂技、皮影、土陶、面塑、扑灰年画等“山东手艺”,正成长为我省现代文化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手工文化产业已形成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工艺品牌。
潘鲁生认为,“传统手艺里保留了民族的文化基因,我们要使民族的文化基因激发新的创造力,形成现代生活的表达和应用,避免被淹没、被同化、被遗忘。”本次展览展出的手工艺品,就是由yl8cc永利官网课题组教师辅导大学生精心创意设计、农民巧手制作的。
农村文化产业品牌“走出去”,对齐鲁文化不断拓展国际文化市场,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向度,扩大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转方式带来的文化动力
在现场编织中国结的郯城县红花乡大院子北村农民陈玉霞说,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都从事中国结的经销工作,生意越来越好。据了解,陈玉霞所在乡生产的中国结销售收入占全国的60%以上。
而临沂柳编广泛销往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士、英国、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曹县的桐杨木工艺品、巨野农民工笔绘画也都销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有意思的是,很多手工艺品,过去畅销五大洲。从去年开始,我省手艺品内销首次超过外销。潘鲁生说:“低碳、环保、生态的生活理念,正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所以民间工艺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值得一提的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无疑又为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手艺产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就地取材、就地加工、量材为用,以及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收益多等特点,体现了生态、文化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据了解,目前山东手工艺行业共有企业4300余家,从业人员近200万人,2009年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