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单元内容及代表性展品背景介绍

2020-07-18

“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单元内容介绍


“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分四个单元:农事器用、康乐人家、衣裳锦绣、游艺乡风。

第一单元农事器用

麦作是历史上齐鲁大地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也是文化生活发展的基石。齐鲁百姓顺应天时地利、按照节气规律进行麦作生产,实现了对土地的有效利用,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6世纪出现的、现存最古老的农书——《齐民要术》便是这一耕作体系的系统总结,记录着上千年前人与土地和谐相处的完备知识与成熟技术——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人们在长期的麦作实践中,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改良农具,推进犁、耧、锄、扇车、辘轳等农事器具的创新发展,展现了“量材为用、适用为上”的造物智慧,也承载着人们对土地深沉的情感依附。寒来暑往、年复一年的农事节律与劳作模式,推动形成了农业与手工业相伴相生、紧密结合的经济发展格局,也塑造了齐鲁百姓勤劳、质朴、忠厚、踏实的文化性格。

第二单元康乐人家

山东素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当地百姓在海岱山水与礼乐文化的滋养孕育下形成了起居有序、器用有节、饮食有度、讲和守正的人格追求与修养情操。朱熹云“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人们在日常开门设窗、挂匾悬对、家具法度、日用陈设、一日三餐等点滴细节中,无不承托着对物质生活的满足与心灵世界的安放,处处彰显明经知训、讲信修睦、以俭养德、礼仪传家的优良传统,传递着安居敬业、和谐识礼、知足常乐的小康情怀。

第三单元 衣裳锦绣

齐鲁织绣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齐纨鲁缟”工艺已相当成熟,齐地“冰纨绮绣”也赢得“冠带衣履天下”的盛名。在诗书继世、耕织传家的生活中,女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穿针引线、纺纱织布、织绣缝纫不仅是考量女性传统社会价值的手艺技能,更暗喻女性的品德性情、审美趣味。齐鲁女性不囿于日常耕作的劳累与繁琐,以浪漫情怀撷取生活的点滴,纳万物于指端,或织或绣或印或染,幻化出美善交织的锦绣世界。虽不是锦衣华服,却也是巧手织就、五彩斑斓,让生活富于温馨的色彩,体现了齐鲁女性为人妻、为人母的特有禀赋——温婉与热烈同在、智慧与刚毅兼有。

第四单元游艺乡风

齐鲁百姓顺应四时生产劳作的同时,将平凡的日常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张弛有度。人们通过生儿育女、寿诞宴饮、婚丧嫁娶等人生仪礼以及岁时节令习俗表达生活仪式感的同时,也透过游戏娱乐活动彰显个体的生命活力,在社会井然秩序中发掘生活的无限乐趣,体悟生命自由的精神追求。人们亦借助不同时刻的游艺活动与审美创造,祭祀、禳祝、狂欢、祈福,打造了平凡生活中的一个个华彩乐章,传颂着恒常的文化信念与理想愿景,体现了乐天达观的文化性格,成为增强族群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代表性展品背景介绍


第一单元农事器用

1 麦作农具——“粒粒皆辛苦”

展示藏品:犁、耧、耙、锄头、镰刀、铡刀、石磨、扇车、水车、辘轳、斗、升等(耕种、收割、加工)。

山东属黄淮冬麦区,传统麦作生产涉及耕种、管理、收获、储藏、计量、加工等农事活动。农历九月开犁耕地,扶耧点种,开启一年麦作生计。小麦越冬后直至穗子熟透,迎来麦收时节。从割麦成捆到颗粒归仓,再到用面粉制成的饽饽、面条和油饼,在饱含庄稼人辛劳和汗水的新麦麦香里,在简便轻巧又灵便实用的农事器具中,尽显山东百姓顺物自然、备物致用的劳作传统与生活智慧。

2 草柳编制品——“打柳编筐,养活一家”

展示藏品:草编筐篮、篓、柳编箢斗、笸箩、筛子、草柳编原材料、临沂草编技法(金钱编、等)。

山东沿河、湖区及洼地适宜草、柳、苇等植物生长,各地农村都有用野生或农作物废弃物编制筐篮的习俗,民间也有“打柳编筐,养活一家”的说法。这些编法不同的盛器,虽材质造型各异,大小用途不一,但都是农家必备的家伙什儿。山东各地百姓就地取材、量材为用、因材施艺,在编织这些生产生活日用之物时,也在编织着农家幸福生活之梦。

3 车行天下

展示藏品:太平车、独轮车、轿车、大马车。

为适应不同地形地貌环境,山东地区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历经数千年改进和发展,形成了种类较为齐备、样态相对丰富的系统。田间地头,运货载人、人推畜拉、行走四方的各式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具体且生动地展示出山东民众因地制宜、适用至上的造物智慧与生存谋略。

第二单元康乐人家

1 中正之堂

展示藏品:祝寿刺绣、牌匾、八仙桌、高密剪纸等。

中国民居建筑采用前堂后室的形式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家庭祭祀、长幼教谕、会见宾朋、婚嫁之事等活动多在厅堂举行,明代计成《园冶》:“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厅堂家具的种类、数量、形制、用材讲究相同或相近,沿着房间中轴线对称陈设,正厅常悬挂祝寿、颂德等主题的中堂楹联,这种严谨、周正的陈设布局,既是恒定、规范的等级和社会性、公共性原则的体现,也反映了儒学中庸原则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家族品性修养与家风风传承的重要载体。

2 山东家具

展示藏品:炕桌、元宝凳、长条凳、灯挂椅、官帽椅、圆奎椅、闷户柜等。

民间家具,不但占据着物质空间,也是构建尊卑之别、长幼之序、进退之礼的精神体制,体现着民间百姓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追求,是时代与文化的载体。山东民间家具主要分为椅凳类、箱柜类、床榻类、桌床类及屏风、隔扇类。家具营造讲究“就地取材”、“才尽其用”, 木料多为榆、柏、槐、桑、柞、梓、曲柳以及松、杉、杨、柳等,虽非贵重雅致木材,但也在长期劳作中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木料选择与设计营造法则,打造出民间家具独特的造型意蕴与审美情趣。

3 耕读传家

展示藏品:书案、书箱、书柜、书桌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自古以来,这则古训被山东民间百姓广泛奉为重要的家规家训,用以劝勉后世子孙重视耕读,做到勤劳耕作,读书上进。山东民间百姓在从事农耕劳作、纺织刺绣等生产的同时,更将读书、学习作为家族传承立本、修身立德的重要途径,通过读书做到立志、修身、立德,激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耕读传家寄寓着长辈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

4 慎终追远

展示藏品:高密家堂、天地君亲师牌位、香炉、烛插、条案、供桌、家具等。

5 以食为天

展示藏品:曹县糖人供、莱阳豆面灯、莱州面花、博山鱼盘、馍馍磕子、风箱、坛坛罐罐等。

山东民间宴饮规矩细致、礼节繁多,与饮食相关的餐饮厨炊用具亦是种类丰富、颇具特色。一日三餐,下厨上灶,离不开“锅碗瓢盆勺子铲,风箱炊帚刀盖帘”;饭菜上桌,必备杯盘碗盏勺筷;茶具品类繁多,造型、装饰颇具匠心;各类酒具齐备合用,设计满溢灵气……它们与民间饮食习俗相依共生,共同展示出鲜明的齐鲁饮食文化特色与浓郁的生活气息。

6 山东灯具

展示藏品:油灯、烛台。

山东灯具起源很早,从目前出土的战国时期灯具中,就有来自山东临淄的青铜灯。汉代时,灯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照明用具。明清以来山东民间灯具有了较大发展,主要是烛台(含烛插)、油灯、风灯几类,材质也较为多样,有陶瓷、砖石、金属、木质,灯具造型有动物形、灯盘形、吉祥图案形、几何形等。民间陶瓷油灯中的图案装饰既有吉祥图案和文字,也有以山水、花鸟画为图案,画工虽随意,但独具意境,质朴清新文雅,烛台多用镟木技术制作,灯体规整光滑,轮廓婉转多姿,呈现一种几何美。有的木质烛插为了美观,在表面涂彩漆施彩绘,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观念中美善统一、“文质彬彬”的特点。

第三单元衣裳锦绣

1 爹纺花 娘织布——山东花格子布

展示藏品:山东花格子布。

传统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决定了“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山东纺织自秦汉时期已全国闻名。明代初期,随着棉花种植引入山东,鲁北、鲁西南等地成为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基地,“妇女缉布,夜纺车之声,比屋相闻”。清代,濮州(今山东鄄城)棉织布曾作为御用贡品。山东织花布采用矿物染料染色,经72道工序,以木质织机手工织造而成,近2000种花格图案皆为对生活与自然万物的形象阐释,呈现出朴素而绚丽的装饰意味。当“一铺一盖”嫁妆满柜,也意味着山东女性的技艺习得与妇功养成。在机杼声声中,她们织造出对生活的祈愿与情感。

2 齐山浓染黛 鲁水淡漂彩——山东蓝印花布、彩印花布

展示藏品:山东蓝印花布、彩印花布。

“天下无二行,除了药店是染坊”。旧时山东民间印染业发展繁盛,其中又以蓝印花布最为流行,多用作缝制衣服、床单等,图案题材丰富,纹样朴拙质雅,给人一种幽雅静谧之美。彩印花布用色鲜艳,乡土气息浓郁,民间嫁娶、祝寿等都离不开彩印门帘、花包袱布等,瓜瓞绵绵、榴开百子等寓意吉祥的装饰主题烘托出民间百姓生活的欢乐喜庆。

3 天下无女不绣花——鲁绣服饰

展示藏品:刺绣云肩、上衣下裙、围涎、肚兜、刺绣鞋面等。

鲁绣,又称“衣线绣”,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代表性刺绣。春秋时期在齐鲁兴起,汉代开始走向寻常百姓家。绵远悠长的齐鲁文化赋予了鲁绣浓郁悠远的地域性和深厚的人文内涵。鲁绣针法众多,既有平针绣,又有编、结、缀、钉,还有补贴、纳锦、盘金等表现手法,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鸳鸯、蝴蝶等题材,形成了独特的针法体系。秀丽别致的鲁绣服饰品和日用品,展现了山东民间丰富多彩的穿戴习俗,印证着绣师们的聪明智慧和巧夺天工,也是勤劳质朴的齐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5 鲁西南鞋样本子

展示藏品:不同形制的鞋样本子

在山东西南地区,人们将一些不足尺长的小型木版画装订成或厚或薄的本子,用一整块家织蓝染布像包书皮一样制成封面封底,封面钉缀扣鼻扣眼儿和布盘扣,书脊处及用棉线“装订”,外形俨然一本装帧精美的线装书,当地人称为“鞋样本子”,也叫“书本子”,用来夹放鞋样、绣花花样、丝线等怕磨易碎之物。“书本子”是当地结婚必备之物,须由男女两家共同制作。娘家准备内里画册,在迎娶当天作为嫁妆带入婆家,婆婆准备蓝布封皮送给媳妇。“娘家的本,婆家的确(音que)儿,打的粮食没处着”,“书本子”也成为生活的“幸福之本”。

6 胶东抽纱

展示藏品:胶东棒槌花边

抽纱刺绣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刺绣工艺。据考证,远在公元六世纪,胶东半岛民间刺绣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它是按图案设计要求,在棉布或麻布上,抽去一部分经纬纱丝,再以针线连缀,形成透空的纹佯,从而达到别具风格的艺术特色。抽纱渊源于民间织绣工艺。它是在麻或棉布上,采取抽、勒、雕、结等方法,或者纯用棉纱进行编织,形成几何图形的装饰纹样。

第四单元游艺乡风

1 童蒙之养

展示藏品:莱州草编玩具《麦秸羊》、曹州面塑《福禄寿》、高密泥玩具《对狮》、济南泥玩具《兔子王》、郯城镟木玩具《哗啦棒槌》、惠民泥玩具《扳不倒娃娃》、菏泽孩儿模等。

生儿育女是人生大事,亦是家族大事,承载着宗族繁衍、人丁兴旺的重托与希望。齐鲁百姓承传礼制教化,对生养之事极为重视,把对生命的礼赞和宗族繁衍的喜悦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送粥米”习俗到虎头鞋帽、泥玩具“孩儿模”等,在物物交换与使用中,传递了父母、亲人及社会对孩子的温情守护、智慧引导和美好祝福。

2 游艺人生

展示藏品:鲁西南水浒叶子牌、曹县戏文纸扎、聊城蝈蝈葫芦、山东皮影、郓城砖塑、日照鱼灯、惠民鱼灯等。

民间游戏竞技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杂技以及体育竞技等多种形式,如正月玩花灯、春日放风筝、夏秋斗蝈蝈、看皮影戏等。它们是百姓繁忙耕作之余的自我调节,不仅蕴含着浓浓的思念情谊,也承载着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健于娱等多重目的与文化功效。

3 红白喜事

展示藏品:花轿、嫁衣等。

婚丧嫁娶是重要的人生仪礼,民间亦称红白喜事,是每个人生命过程中经历不同阶段的乐章与高潮,也是家庭、宗族、社会对个人角色的认可与人格塑造过程,一般具有隆重的仪式感和秩序性,其涉及的民俗事象及物质载体体现了宗法社会对个人礼俗规范的外化,也是民间百姓追求生活意义的别样表达。

4 年画作坊

展示藏品:潍坊仓上年画、平度宗家庄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年画雕版工具、年画印制工具、年画版、郯城过门笺等。

学术成果展示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神像卷、供品卷》《民间文化生态调查》《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山东卷》、《中国民艺馆》丛书(10册)等

影像展示《记住乡愁》

“迷魂阵”

八仙桌

曹县皮影《穆桂英挂帅》佘太君

曹县戏文纸扎《对花枪》罗成

茶壶箱

独轮车

高密剪纸《王小赶脚》

济南泥玩具“兔子王”

新娘嫁衣

上一条:征稿启事

下一条:人民网 | 1500余件山东民间艺术品国博展出 勾起观众“乡愁”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