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第十三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设计专业教学年会
 ● 第十三届全国高等美...
 ●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
 ● yl8cc永利官网章程
 ● yl8cc永利官网“...
 ● 2015“泰山学术论坛...
 ● 全国美术学学科建设...
 ● 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
 
 
作者:卢丽君 杨晨光 实习生 郭燕     【阅读次】日期: 2005年11月21日 14:46     
稳步推进评估工作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文字整理 卢丽君 杨晨光 实习生 郭燕
 
编者按:  
  通过评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是被高等教育实践证明了的一条规律性的措施,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建设的共同经验。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工作试点。到2004年底,共对全国350所本科高校、200多所高职高专进行了教学水平评估。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开展了高校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估试点。  
  实践证明,评估工作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受到了全国高校的普遍欢迎和支持。在本报举办的“高校教学评估与建设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对此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一致认为评估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发展,对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由于在我国,教学评估还是一个新事物,评估工作难免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此专家指出要在明确意义、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正视问题,并提出了中肯而客观的建议。专家们表示,希望通过不断改进使评估工作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撑作用。  
座谈主持:  
  李功毅 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  
座谈嘉宾:  
  钟秉林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石亚军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王旭明 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  
  李志宏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  
  逄锦聚 南开大学副校长  
  张安富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  
  吴岩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杨应崧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  
评估是重要的推动力 
  观点速递:座谈会上,专家们踊跃发言,对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评估工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巨大推动作用给予了高度认可。  
  [钟秉林:评估能够推动学校建立自主办学、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现代大学制度]  
  我认为评估的意义在于:第一,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重要举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章第四十四条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第二,是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分类指导的重要手段。今后,政府对于高校的管理主要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更多地通过政策法规、经济杠杆以及评估等手段来推动学校发展。第三,通过外部评估来推动学校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学校建立自主办学、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现代大学制度。第四,是引导社会公众舆论的重要方式,这对于学校的社会声誉非常重要,也是让公众了解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的重要途径。第五,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石亚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评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发展]  
  如果要说评估的意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评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发展。具体从10个方面来说。第一,促进了办学能力的提高,这是非常要害的问题。评估前,一些校长书记说,办了这么多年大学,其实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学,不懂基本的运行机制,不知道应该具备怎样水平的办学能力。第二,促进了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评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思想解放的一次大串联,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某个学校,把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带到所评估的学校,促进了思想的交流,思想观念的体系逐步形成。第三,促进了大学文化的进步。一个大学的文化是精神底蕴和文化内涵,评估指标体系的导向很清楚,使大学自觉地去挖掘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积淀。第四,促进了教学管理的规范,过去很多学校是有管理但不规范,通过评估学校逐渐懂得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应该怎样构成。第五,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化。第六,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开放,过去是关起门来办大学,现在国内形成了校校合作、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银合作,国外和国际上的知名大学合作。第七,促进了教学条件的优化,很多大学的校园面貌、基本设施和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八,促进了本科教学地位的真正确立。第九,促进了办学特色的凸显,评估前很多高校不注重自己的特色,不知道一个大学的优势就在于自己的特色。第十,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果不搞评估,以上所说,会不会出现,我认为也会。但是评估所带来的效果和发挥的作用在于三个方面。第一,速度,如果没有评估不可能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第二,普及,如果没有评估,只会有少数大学出现上述情况,但是现在具有普遍效应;第三,集中,集中时间,集中资源,解决了很多多年来积累的问题。  
  [逄锦聚:教学评估不是我国的创造,世界许多国家大致都开展对高校的评估,只是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有差别而已]  
  社会关注教学评估,表明了大家对教育的关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一个好现象。但是有些个人对教学评估可能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写出的东西不够全面,有的甚至不符合实际情况,有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建议要多调查研究。  
  我从1994年开始参与教学评估的试点和探索,基于这些年的实践,认为教学评估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的条件下,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管理方式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向规划、指导、服务方式的转变,是促进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最近几年开展评估的结果看,如下作用是明显的:一是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思路的明确;二是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在高校中的中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确立;三是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四是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经费的投入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五是培养了一支热爱教学和比较懂得教学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其实,教学评估不是我国的创造,世界许多国家大致都开展对高校的评估,只是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有差别而已。  
  [吴岩:从学校的发展建设来看,水平评估找到了学校发展的命门、软肋]  
  从学校的发展建设来看,水平评估找到了学校发展的命门、软肋,通过学校在迎评过程中对照指标体系自己来改进、建设和专家组进校的检查、诊断,对学校发展的软肋和缺陷是一个有效的判断、诊断和建设。  
  从政府的管理角度来看,假如没有评估,教育部、各地教育厅对学校管理的规范、服务的到位、决策的科学都难以做到。通过这样一个有序的建设过程、评估过程,政府主管部门实现由教练员到裁判员的身份转移,将专家的反馈意见作为对学校进行督促、规范、支持,给予更好的服务和决策的依据。由直接控制到间接干预,由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符合公共管理的世界发展趋势,也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从评估本身来看,锻炼、建设、培养了一批国家级的庞大的高水平的监测高等教育、高等学校发展的专家队伍。通过对学校进行评估,专家不仅对被评学校增加了解,他们自身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如何开展的认识也是一个提高过程。  
  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对学校的选择、评价需要有依据、有抓手,学校有顾客、有雇主,顾客是到学校去的学生、家长,雇主是用人单位,通过评估的结果,顾客和雇主对学校的选择更加有序、理性。  
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观点速递:专家指出,从近10年的评估实践来看,我国的评估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对于评估工作出现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也要认真对待,给予重视。  
  [王旭明:评估过的学校在校园环境、教学条件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教学评估促进大学教授上讲台,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这些都确保教学正常开展,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和育人环境,增强了教学效果。评估过的学校在校园环境、教学条件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李志宏:能够凝聚人心,深化教师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以生为本的观念]  
  从国家的角度上看,对所有普通高校实行五年一个轮回的评估制度,是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必将会从整体上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学校的角度上看,开展教学水平评估,能增强社会对高等学校的了解和监督;可以全面总结学校办学经验,提炼办学特色,找出问题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能够凝聚人心,深化教师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以生为本的观念,共同推动学校的建设。  
  [张安富:高校领导把本科教学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放在行政工作首位。这是本科教学评估所促进的]  
  我归纳评估有六大作用。一是促进作用。促进学校领导层更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促进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运行经费得到保障;促进学校政策向教学工作倾斜;校领导层把本科教学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放在行政工作首位,这是本科教学评估所促进的。  
  二是鉴定作用。评估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的定位、学校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过程控制以及学生培养质量进行比较客观、全面、公正的诊断和鉴定。学校自己很难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诊断,通过十几位专家将近一周的听、看、访、谈、查,能够做出较为全面的判断,帮助学校认识到自己难以认识的问题。  
  三是参谋作用。专家是业务骨干、权威,或者在教学管理上很有经验,他们能够为学校定位、办学思想、特色的营建等方面提出很好的建议。  
  四是交流作用。专家与专家、专家与被评学校之间能够进行经验的交流共享,并且为以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长期的桥梁。  
  五是自省作用。评估前学校自评自查自纠,找出缺点,自我改进,通过评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是激励作用。学校对内通过对本科教学工作做得好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树立起本科教学正气;对外能够面向社会进行宣传,激发学校争创优秀、争创一流、争创品牌,办出特色。  
  [杨应崧:学生讲“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评估以后,学校有了大变化,教师的讲课也不一样了”]
  我主要是做高职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两年多来,这项工作取得很多成绩。促进高职教育理念的广泛确立,促使高职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更明确,学校定位和办学思想路更清晰;增强了质量意识,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快了高职高专院校规范化建设的步伐,树立了高职教育的可信形象;引导高职高专院校服务社会、争优创新,促进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调动了主办部门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增加了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提高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水平,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学生讲“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评估以后,学校有了大变化,教师的讲课也不一样了”。  
  当然,高职教育水平评估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内涵建设评价偏高,有相互攀比的现象,等等。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对水平评估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评估目标不清晰,评估指标体系自身存在不足,评估标准过于强调统一,考虑地区、行业的特点还不够,重硬轻软,存在一定的浮躁心态,评估技术、方法还有待改进。  
确保评估工作健康发展 
  观点速递:与会专家指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求我们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工作,以更好地符合教育规律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王旭明:要做好四个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并深化宣传内容,加强宣传深度]  
  在高等教学评估中,要做好四个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要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高校评估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高校评估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高校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要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参与评估的专家、工作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所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要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评估的阶段性成果。评估结果可以公布,包括评估数据和评估标准在适当的时候都会公布,这样可以揭开评估工作的神秘面纱,让人们了解,让社会知道。  
  要注意深化宣传内容,加强宣传深度。这项工作由于是新生的,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足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应该是积极地提建议,而不是消极地去否定。不能因为一点问题就否定这项工作,很多宣传报道都存在这样的误区,不能以一己之看而否定全面。  
  [石亚军:评估过的学校有很多好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怎样有效地把这些经验和方法总结出来在全国推广,值得探讨]  
  目前评估的分类指导还不太够,需要努力的空间还很大。其次专家组的评定标准不一。如何形成评估的长效机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评估过的学校的好经验有很多值得学习和推广的,现在评完就完了,怎样有效地把各个高校代表时代发展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出来在全国推广,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值得探讨。  
  [钟秉林:要树立符合市场不同需求和不同类型学校特点的多样化的质量观]  
  要完善评估工作,我认为,第一,要强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学校、政府和社会要树立富有时代特色和符合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发展规律的科学的人才观,树立符合市场不同需求和不同类型学校特点的多样化的质量观。  
  第二,完善评估制度和指标体系。一是分类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关键是分类,可以按学校的学科分布特点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和单科性院校,或者按学校功能特点分为研究型、教学型或者教学科研型院校,也可以按学校的实力和办学历史,分为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和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评估,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二是调整评估的思路和结论方式,现在搞的是水平评估,如果指标体系分类了,则可以转向认定性评估,这可以减轻压力,有利于平衡心态。三是定期公布学校教学基本统计数据,并在评估中充分加以利用。四是优化进校考察的程序,抓住重点,减少形式主义,避免不正之风。特别是支持专家组能够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调整进校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只要尊重教育规律就可以。五是要加强对专家的培训,包括业务上和纪律上的。六是要进一步研究进校评估的周期要不要调整,评估的权限要不要进一步下放等重要问题。  
  第三,平和心态。无论是学校、专家组还是地方政府和社会,都要把心态放平和;要加强宣传,正确导向,避免炒作。  
  [逄锦聚:关系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指标,例如教师队伍的水平,专业、课程的建设指标、学生状况、教学效果指标等,占的权重可以加大]  
  在肯定评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评估工作尚须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进,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要研究评估坚持统一标准和对高校分类、分层次指导的关系。究竟是对所有高校使用同一套指标体系进行评估还是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采用不同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大家是存在不同认识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确实存在差异,如果更多的考虑这些差异,从特殊性出发构建指标体系,也是可能的和可行的。  
  要研究实行统一的办学思想和鼓励各高校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关系。现在的评估指标体系中有办学思想和特色的指标,而且都是重要指标。评估的结果,各个学校不仅办学思想相似,办学特色也大同小异。我主张,在今后的评估中,继续设置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的指标还是必要的,这有利于推动学校重视研究办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逐步形成办学特色。但这些指标目前占的权重不一定过大,而关系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指标,例如教师队伍的水平,专业、课程的建设指标、学生状况、教学效果指标等,占的权重可以加大。  
  要研究对教学总体水平的评估与对专业评估的关系。现在的评估是对学校本科教学总体水平的评估,这种评估无疑是必要的,但考虑到就一个学校而言,不可能每个专业都是最好的。所以,现在的评估如果作为标准评估或合格评估可能更好一些,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专业评估,这样评估的结果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学校的真正优势和特色,也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做法相接近。  
  要研究专家进校集中评估和日常经常性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关系。建议将专家进校集中评估和日常经常性对教学质量监控结合起来,以后者为主。这样有利于避免某些学校重突击迎接评估而对日常工作下工夫不够的问题,真正把“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落到实处。 
  [张安富:由强制性评估行为向自愿行为转变,变“要我评”为“我要评”、“我争取评”]  
        本科教学评估从长远上看,应由国家统一组织转变为国家与地方(地区)分级组织;由强制性评估行为向自愿行为转变,变“要我评”为“我要评”、“我争取评”;由刚性的评估体系转变为弹性的评估体系;由单一化、一种模式的评估转变为多样化、多种模式的评估,比如说,水平评估与认证评估,综合评估和专业评估,让各校有所选择。  
【链接】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 
  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从1994年开始,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当年对1976年以来新建的本科院校进行合格评估,1996年开始对办学历史较长、水平较高的重点大学进行教学工作优秀评估,1999年开始对介于两者之间的高校进行随机性水平评估。2002年,教育部对上述三种评估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合三为一,即“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原来的三种评估方案合为一个方案,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特殊类院校,如医药类、艺术类等院校增加了补充说明,与评估方案共用。在新方案中,合格标准和优秀标准都比原有方案的标准更高。  
  从2003年开始,将在五年内完成对600多所本科院校和1047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并将逐步展开对民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广播电视大学和独立学院的评估。本科教育评估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高等学校进行评估,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实施。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组织实施。教育部组织专家每年抽查50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评估。对独立学院,教育部将组织专家进校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招生情况、财务管理、办学条件、教学工作四方面内容。到2007年基本完成第一轮评估。  
  截至2004年底,共对全国350所本科高校、200多所高职高专进行了教学水平评估。同时开展高校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试点,在法学、管理学等专业进行试点评估。  
   重点抓好 四项工作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04年8月27日正式成立。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全面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建立评估中心,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到新阶段新要求的必然产物,是教育部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狠抓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重要步骤。  
  教育部有关领导强调指出,高校教学评估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建立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通过大面积、连续轮回的评估方式,建立起经常化、制度化的评估制度,保证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工作常抓不懈。  
  二、建立经常性的、每年一次的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发布制度。高等学校每年都要向评估中心报送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向社会进行发布。  
  三、与社会行业协会合作,逐步开展并扩大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评估工作。大力推进专业教学评估工作,逐步探索将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质量保障机制。  
  四、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制度的建立。带动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相应的评估监控制度和组织机构,促进高等学校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和培育社会评估中介机构,形成国家、地方、高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8日第5版

 

栏目编辑:评建办     出处:中国教育报      版权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