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日报图片总监王文澜

2010-11-08
               

 


    编者按:9月23、24日,2010影像亚洲·齐鲁国际摄影周·第三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作品评选工作在永利官网长清校区美术馆举行。评选期间,院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日报图片总监王文澜。
        记者:请您对本次摄影展参展作品整体水平作一评价。
        王文澜:
本次参展的36000余幅作品基本上能从照片中反映出各个国家的不同风格,技术含量也比较高,但我认为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涵的丰富性还不够。具体来说就是大多数作品“沙龙”的感觉比较浓厚,艺术性很强,但没有更充分地与现实生活相衔接。
    记者:此次评选您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您认为什么样的摄影作品才是好的、优秀的?它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条件?
        王文澜:
首先好的作品在艺术上应该有所创新和突破,而不是陷在以往早已泛滥的题材里无法自拔。目前值得他们发挥的空间仍旧十分广阔,如今中国乃至世界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摄影人去关注、发掘。其次就是拍摄的内涵表达方面应该也有所突破。影像应是摄影师发自内心的,经过内在思考记录出的视觉图像。一幅画面的光影技术自然要考虑,但这只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镜头后面,我更看重的是图片画面中要表现的内涵。
    记者:永利官网创办摄影专业较早,非常注重对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您认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着重注意哪些方面的学习和锻炼,请您对在校的学生谈一点摄影方面的宝贵意见。
        王文澜:
学习摄影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摄影。
    建国以后,在我国的报刊等纸质传媒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宣传模式。受于这种宣传模式的影响,新闻摄影往往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但在这种宣传模式下,能真正受到读者重视欣赏,并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的优秀摄影作品少之又少。希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摆脱这种功利性、目的性。在摄影这一行业里,学生们在业务上应该朝着艺术家的层面发展,在思想上则应该向着学者的方向努力!
    记者:您认为新闻摄影、商业摄影和我们所学的摄影艺术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王文澜:
我认为新闻摄影和摄影艺术应该是两种语言,他们存在着共通之处。新闻摄影第一要素就是要在你所拍摄的图片中客观真实地反映新闻事件,但现在,我觉得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拍摄者的个人感情了。而商业摄影比新闻摄影就要更接近摄影艺术一些。商业摄影仍需要很强的艺术性和设计感,在对产品的理解和艺术的创新上也仍有很大空间。
    记者:如今进入数码网络摄影的时代,您认为新闻摄影的本质语言有没有发生变化?在PS"假照片"时有出现的情况下,新闻摄影是否要坚守"真实"的阵地?
        王文澜:
数码时代,新闻摄影的本质依然是记录历史。利用PS技术对新闻摄影作品进行适当的色调调整是可以的,如果对照片的内容进行增减删改就属于造假了。离开了真实,新闻摄影就没有立足之地,任何形式的假照片都是对新闻摄影最大的伤害。没有真实就没有新闻摄影,一部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由无数真实的新闻图片构成的。如果这些照片是虚假的,我们的历史也就不是真实的。
    记者:随着数字化媒体时代发展,纸质媒体不断萎缩,到那时,依附于纸质媒体的新闻纪实摄影能否在时代的大变革中找到新的发展机会?新闻摄影和新闻摄影人将面临着何种挑战?
        王文澜:
过去,新闻摄影依附于纸质媒体,随着纸质媒体的逐渐萎缩,新闻摄影确实受到了很大冲击。在数字化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也必须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变化。面对新的挑战,不少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开始更多的思考,在拍什么和怎么拍上追求创新与突破,强调一种独立精神和创新风格,以适应受众多元化的视觉需求。同时,随着摄影器材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闻摄影记者开始既拿照相机,又拿摄像机拍摄。除了用照相机也用DV拍摄一些视频影像。以前新闻摄影记者拍完照片,任务就完成了。如今采编一体,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将画面、声音制作成可播放的流媒体,似乎也是一种趋势。


   

王文澜,男,汉族,1953年9月生于北京市,河北新乐人,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9月入党,高级记者。现任中国日报社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协第六届副主席。

 

上一条:中外摄影家参观“意象瞬间——黄可华摄影展”

下一条:中外摄影大师来永利官网参观考察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