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

匠心独运 实践求真(三十二)| 应用设计学院师生赴白云湖开展

“一草一柳话传承 一编一织守匠心”调研实践活动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引领。传统手工艺中蕴藏着民族传统造物智慧、审美意识、技术能力和伦理观念,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7月5日,应用设计学院“匠心织梦·草韵传承”社会实践团队赴济南市章丘区草柳编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及白云湖景区,展开了为期数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老师陈静、吴昊泽带队前往。



草柳编工艺在白云湖附近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实践涵盖“订单式”选题调研、理论授课、现场教学、实践体验、互动交流、社区开展、延伸设计7个环节。活动后期,团队成员深入基层社区,开展草柳编宣传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在沉浸式实践中体悟、践行。

7月5日,实践团队成员抵达济南市章丘区进行实地考察。草柳编非遗传承者刘永峰与团队成员就实践行程安排展开交流,他对社会实践队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期望团队能够积极宣传并弘扬此项工艺。团队成员紧跟刘永峰老师,深入学习并了解草柳编的基础知识及其发展历史,仔细观看了相关作品。团队师生专注倾听并详实记录,为后续调研奠定了基础。










7月6日,实践团队对白云湖景区进行参观,了解了白云湖的历史演进、地区物种情况以及草柳编的原材料——蒲草。在刘永峰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依次进行材料准备、工具筛选、设计构思、编制主体、收口与修饰等多个环节的操作,学习了葫芦、笼子、簸箩、簸箕等样式的编制工艺。






7月7日,实践团对刘老师进行采访,他表示:“草柳编是我们这儿的特色,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它取材方便,工艺精巧。可现在,市场需求变化太快,传统的样式和功能有些跟不上时代了。我们正在努力探索新的设计和用途,让草柳编重新走进大众的生活。希望实践团在学习、宣传草柳编技艺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从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进行再设计,在遵循传统编织手法的同时,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让草柳编的产品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于家乡各地分别组织开展了草柳编活动,并在当地社区和教育集团的协助下顺利推进。以讲座、课堂、社区活动等形式,积极动员当地居民广泛参与。通过草柳编课程的开展,不仅帮助孩子们了解非遗技艺,还提升了实践动手能力。



随着实践的深入开展,团队成员不断创新,将草柳编这一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为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他们设置了一系列亲子互动环节,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草柳编的基本技巧,通过编织各种小物件、小动物模型、钥匙扣等,不仅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让传统文化在家庭中得到传承。



在此次实践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针对草柳编当下所面临的转型难题,给出一些建议,并积极开展了草柳编产品设计创新、IP形象设计、宣传海报设计等一系列设计工作,从多个维度、不同层次着力提升草柳编的品牌建设水平,显著增强其知名度与影响力。

视觉传达专业成员通过巧妙地运用草柳的纹理、色彩和形态,将草柳编的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对草柳编葫芦进行蓝色处理,加之周围蓝色涂鸦字体环绕,形式感强,又以红色点缀,使整个画面活泼灵动,又进行了一些细节处理,展现古朴之气,从而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民族特色的视觉作品。




产品设计专业成员在家具设计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刻考虑透气性与冬暖夏凉的特点,将传统草柳编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运用于桌椅、灯具等家具产品。通过简洁而富有创意的设计,整体遵循简洁的风格原则,避免过多的装饰和繁复的设计元素,通过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搭配,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舒适的视觉感受,打造出既符合现代家居的审美趋势,又实用美观的手工编织产品,为草柳编工艺和家具设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实践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草柳编的认识,他们表示要将所学所感应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将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上好“大思政课”。传承和发展民族工艺,用实际行动为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