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学院推进课教学研一体化建设

2024-07-11

艺术设计的创新驱动是中国式设计文化发展的重要源头,而创新驱动是激活新质设计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艺术设计高校是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通过以本为本、立德树人,增强设计文化的引导力与设计融合的创新力,回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新质设计人才的需求。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结合专业优势与发展实际,把教育质量、优势塑造作为发展导向,着力架构育人模式与教学范式,把学院发展与育人育才相适应、与学生成长相契合,积极推进艺术设计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质复合型设计人才注入活力。

一、把准“思政+” 强化思政教育显隐结合

学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将“大思政”理念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指引,把党务工作、学生工作、课程思政紧密融合,强调思政育人重点,明确教学育人合力,努力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坚持宏观引育、微观培育的教学矩阵作为育人育才的基本标准,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频共振,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作为关键体系。

把思政价值引领作为“思政+”的关键环节、引领标准,不断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红色文化,把准专业教学隐性与思政引领显性相结合的教学逻辑,明确设计教学主渠道育人向立体多维育人的转变,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主题性创作,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的素养能力与责任能力,把教育精神融入视觉人的“装潢精神”,不断提升思政引领的教学力量,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孙磊《坚守严的基调筑牢学校意识形态防线》专题党课

党总支书记林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负面清单详解》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院长王晓峰《红色文化标识设计与规范使用》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课

校领导参观第三届《清风妙语》廉洁海报主题创作展

二、赋能“设计+” 发挥有组织的课教学研合力

学院积极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山东手造”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始终坚持“教学本位·设计融合”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耕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红色革命文化、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意蕴和精神内涵。不断加强专业育人的内涵深度,强化视觉文化元素的设计转化,推进专业高质量发展。形成科研教研相融合,育人育才相贯通的教学新格局。

在数智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视觉艺术的新质态为传统文化传承与数字素养提升注入新的审美动能。如何在新时代艺科融合发展下,强调跨学科的交叉教学方法在视觉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是构架“设计+”的思考,是设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重要联结。

在教学框架中积极主动的应变求变,求索建立新的学术、学科领域,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挖掘课教学研育人合力,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提升数字工具、虚拟技术、智能交互的学习体验。推动视觉艺术文化元素的应用与实践,把握市场需求、掌握应用领域。推动设计思维、设计活动与视觉艺术的审美内涵。在视觉艺术的文化资源转化为设计新质态的过程中把握视觉艺术文化的“大艺术”理念。

名誉院长潘鲁生、校领导参观视觉传达设计学院2024届毕业展览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2024届毕业展览现场

罗云平《视觉艺术的未来审美》专题讲座

张培源《包装设计》校企共创课程

宋梅梅《品牌形象设计》校企共创课程

刘付《传统图案》、张楠《视觉导视设计》AIGC融入课程教学成果展

张瑞谭晓宁《文创设计》国际交流观摩课程自然造物工作坊

张小娟《版式设计》国际交流观摩课程

三、畅通“心理+” 推进心育美育融合最大同心圆

社会文化、原生家庭、校园生态等对大学生心智状态的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也承担了培育大学生养成健康心理的育人使命。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学院高度重视,不断加强育人协同与资源整合,结合专业类型、育人特色,分类实施工作细节,将心育与美育融合贯通,嵌入日常设计教学全过程,将视觉艺术文化因素引入心理教育实践,探索“‘五育’并举、立德育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具体体现,关注影响心理因子,在专业领域畅通设计学与心理学理论交叉逻辑,理实研究思路,打造“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推进有利于师生心智健康的教育环境与学习生态建设。

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学院开展了多样的心理活动,实现带班教师与辅导员育人联动,提升辅导员、教师心育美育融合的育人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心理韧性、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适能力。通过视觉艺术疗愈工作坊的重要实践,立足专业特性,拓展视觉艺术文化的载体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早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重塑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应对心理危机的自助能力。通过设计体验、心理场域感知视觉效应、心理效应,不断提高艺术品质、审美能力。推进学院文化品牌建设,优化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软环境,让师生共同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幸福感、价值感,培育积极心理品质,搭建心育美育融合最大同心圆。

王晓峰《品牌形象设计》视觉艺术疗愈工作坊

王颖惠、徐亮《设计叙事与审美心理的语义分析》

刘怡宏《“雨中人”实验》

杨景然《心理品质与时间管理》

张丽丽《宿舍环境关系与人际心理关系》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以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审核为契机,以转型发展为起点,深化设计教育高质量发展生命线,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辅导员育人能力,实现育人科学化、精准化,着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新质设计人才。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工作阵地作用,筑牢设计教学矩阵作用,夯实心育美育联结作用。不断加强思政育人的引领航向,深化设计教学资源的优势整合,拓宽专业融合的系统建设与引育路径。

(作者:徐亮;初审:陈瑶;复审:张培源、张洁;终审:王晓峰、林波)

上一条: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代理班主任竞聘

下一条: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全体教职工工作会议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